产品中心

【48812】我国工匠让传统技艺复生的“铜鼓王”
来源:江南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4-08-09 16:19:07

  新年期间,在广西的一些壮瑶寨子,人们会以击打铜鼓的方法请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这种制作精巧的铜鼓,曾一度由于制作工艺的失传面对着传承危机。后来,在广西非物质文明遗产壮族铜鼓铸造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等铜鼓爱好者的重复实验之下,铜鼓铸造迎来了“重生”。

  新年前夕,走进韦启初坐落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铜鼓铸造厂,烧得火红的铸造炉里流淌着炙热的铜水,工人们把铜水注入铜鼓模具之中。一旁的制品展现区,数十个现已制作完结的铜鼓正在等候包装,运往各地。“现在的产品是出来一批卖一批,很抢手。”韦启初说。

  韦启初出生在一个铸造工匠宗族,高祖父是清朝时期的民间铜鼓铸造师,但到韦启初父亲这一代,宗族现已转为铸造铁锅、铝盆等日用品为主,铜鼓铸造技艺逐步失传。

  在我国南边少数民族地区,铜鼓是颇具代表性的文物,与当地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明日子严密地联络在一同,构成共同的铜鼓文明。20世纪90年代,韦启初和父亲一同在广西、贵州等地经商,发现当地少数民族大众运用的铜鼓前史都在百年以上,并且数量急剧下降,铜鼓这种少数民族文明“活化石”面对失传的危险。但关于铸造铜鼓的工艺,无任何文献记载,也没留下任何铸造模具。

  韦启初说,其时常常有大众四处探问是否有铜鼓出售,但铜鼓铸造技艺几近失传,市面上只需少数陈旧的铜鼓出售,他和父亲决议自己研讨铜鼓铸造。

  铜和铁、铝的特性不一样,用模具简略组装起来的铜鼓尽管外形与传统的铜鼓类似,但敲击时的声乐作用达不到要求。为做到原汁原味仿制,韦启初造访了数十个还在运用铜鼓的少数民族寨子,对现存的铜鼓进行了重复的研讨和实验。为筹钱购买实验用的原材料,韦启初乃至卖掉自己的拖拉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阅历上千次实验失利后,1997年,韦启初使用砂模铸造法铸造出一面铜鼓。这面铜鼓无论是外观仍是声乐作用,都与传统铜鼓非常挨近。

  “别小看这样一面铜鼓,除了外表和内部有精美的太阳纹、鸟纹、羽人纹等纹饰,各个部位的厚度也非常考究,只需有一些误差,击打时宣布的声响就达不到要求。”韦启初介绍,铜鼓铸造成型之后,还应该要根据不同演奏需求来做调音和打磨,通过一系列工序之后,铜鼓制作才真实完结。

  20多年来,韦启初不断对铜鼓的铸造工艺进行改进,小至0.39厘米微型礼品铜鼓,大到6.68米巨型铜鼓,这些铜鼓无论是鼓型、斑纹、鼓声、质量等都已到达民间运用上的要求。他的铜鼓铸造厂现有近50名工人,年产铜鼓达两万面,产品除了可以很好的满意少数民族大众演奏需求,还作为艺术品走进更多大众的日子之中。

  “当听到大众用大铜鼓奏响洪亮激越的乐曲,古代先民们敲铜鼓欢庆起舞的场景似乎就在我眼前,鼓励着我持续把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韦启初说。

Call Now Button电话咨询